【津台會專刊】兩岸共同市場海河論壇 天津舉辦

聚焦百年變局大背景下的兩岸經濟融合發展新動能

面對美國特朗普總統「無厘頭」的關稅政策,台灣高新產業將面臨市場重新調整的痛苦抉擇。一場在天津舉行的兩岸 共同市場的論壇上,與會專家學者達成一致的共識,兩岸關係和平發展、融合發展凝聚共識,融入中國現代化進程的市場,是台灣面臨第二次的新機遇。

天津市台辦主任靳凡的致辭

由天津市台辦主任靳凡的致辭揭開此次論壇的序幕,受邀來賓為台灣兩岸共同市場基金會董事長詹火生,南開大學副校長盛斌,台企會長陳正文海協會副會長周寧,天津天開高教科創園區副總王楊,兩岸專家學者孫升亮,林建甫,徐遵慈,黃清賢,曹小衡等,共近百人參與討論。
市台辦主任靳凡致辭表示,兩岸共同市場論壇在天津舉辦第五屆,已成為兩岸學術翹楚互鑒智慧,行業精英碰撞思想,企業家們共商合作的重要平台。從產業鏈供應鏈融合,到生物醫藥產業互補,從文旅產業到現代農業協作,論壇始終緊扣時代脈搏,為台企、台商特別是台灣青年,在大陸扎根發展激發新活力,為兩岸經濟融合發展,打造共同市長塑造新功能,為增進兩岸同胞共同福祉建言獻策凝聚智力。


本屆論壇以「融合發展,共創未來」為主題,讓產官學各界齊聚一堂共同探究百年變局大背景下的兩岸經濟社會融合發展新趨勢,深入探索兩岸經濟融合發展新動力,為打造兩岸共同市場、推進融合發展做出新貢獻。
天津是一座開放包容的城市,自古為京畿要地,是中國改革開放先行區。這些年來,在京津冀協同發展戰略引導下,中國式現代化天津篇章不斷展現新氣象。


當前,天津市緊緊圍繞四個善作善成重要要求,牢牢把握京津冀協同發展重大機遇,進一步增強工業基礎、港口優勢、人才資源匯聚等優勢,積極推進一基地三區建設,持續抓好高質量發展,為擴大台商企業來天津共享發展機遇,提供了廣闊舞台。
兩岸共同市場基金會董事長張火生表示,基金會由前副總統蕭萬長結合台灣工商團體募資成立,目的為推動及研究兩岸建構共同市場,為兩岸政治的和平統合奠定基礎,對兩岸日益頻繁的經貿往來做出貢獻,於今觀之,當民進黨執政,兩岸經貿往來逐漸脫鉤斷鏈之際,基金會的成立,五屆的海河論壇,實乃蕭萬長副總統極具遠見之策。


詹火生又說,海河論壇乃是2019年由南開大學台灣經濟研究所和基金會共同倡議,以經濟上互利互惠、優勢互補、創新思維來穩步推進「兩岸共同市場」作為論壇的主軸。
當前世界正面臨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其核心特徵是全球權力結構重新的再尋求平衡,地緣政治風險的空前升高,直接影響到經貿關係以及全球化分工模式面臨巨變與重大的調整。
在這一複雜的歷史轉捩點上,兩岸政治上的和平發展及經濟上的融合發展,正面臨著巨大衝擊與嚴厲考驗。
因此,今年大會特別以「百年變局大背景下的兩岸經濟融合發展新動能」為主題,正是十分契合前述百年變局大背景下所面臨的新挑戰與應有的新思維。
期待借此拋磚引玉,讓兩岸專家學者與業界們,能提出更好的高見,為兩岸共同市場注入更多的活水與創造更多的優勢互補。

詹火生:兩岸經濟優勢互補性依然存在

詹火生,曾任台灣大學教授、系主任,勞委會主委,目前擔任兩岸共同市場基金會董事長,該基金會於2001年由前副總統肖萬長成立,並出任第一屆董事長。
當時年代,台商積極赴大陸投資及大陸不斷向台灣招商之際,以財經見長的蕭萬長,經與企業工商團體領袖會商後,決定募資籌組兩岸基金會,推動及研究兩岸建構共同市場,盼能為兩岸政治的和平,統合奠定基礎,並期待兩岸基金會成立後,能對兩岸日益頻繁的經貿往來做出貢獻。

兩岸共同市場基金會董事長詹火生

第五屆海河論壇上,詹火生強調,兩岸共同市場基金會屬於理念倡議型的基金會,本身並沒有直接涉及到企業的運營與招募,只是提供市場各類商業信息給台灣的中小企業廠商,知道他們的優勢在哪裡,什麼樣的方式進入大陸,才能立足於大陸市場,為人民創造福祉。
今年論壇的重點比較著重在整個世界經貿局勢的變化,特別是美國毫無章法的稅率政策,不僅影響亞洲,甚至全球市場都產生極大的變動,基金會對此召集兩岸專家學者及業界精英,針對這個亂象提出因應之道。
詹火生指出,近年來,台灣半導體、光電、醫療等高科技產業,如雨後春筍般成立,若能將天津當成一個實驗基地,一旦建立起灘頭堡之後,必能藉由廣大的市場茁壯自己的產業發展。
詹火生說海河論壇期間,參觀了一間由台商成立的醫療器材的公司,他經營的項目十分的前衛,經由他們儀器所提供出來的數據,居然可以提供給醫生做正確的醫療判斷,讓他感到非常的震撼,這就是所謂的台灣優勢。
台灣企業規模都比較小,經不起政策制度上的變動,所以這次論壇也想要進一步瞭解中美貿易戰,中國的立場與態度,能否穩定政策與制度,讓一些優良、科技性強的企業能夠安心研發獲利。
詹火生最後強調,「百年變局」是一場對兩岸政治、經濟、社會特別是企業的重大考驗,地緣政治的陰影難以在短期內消散,但本人相信,兩岸經濟合作的內生動力與優勢互補性依然存在,若能確保兩岸人民在變局時代共享和平與繁榮,這將是兩岸共同市場基金會,在海河論壇中最想達成的願望。

天開高教科創園是天津重要科技創新策源地

第五屆兩岸共同市場海河論壇中,特別介紹了一家天開高教科創公司,它是天津市重點打造的科技創新策源地,以科技成果轉化和產學研融合為核心,專為科技、醫療等重點產業服務的公司,有了它的孵化,台灣中小型的科技產業將會藉由他的各項服務,快速簡易的入駐到天津市。

天開園雕塑

天津天開高教科創園副總經理王楊表示,他們的策源地依托南開、天津等高校及國家級平台,聚焦關鍵核心技術突破與產業鏈融合,服務生態包含金融、人才、生活配套資源,形成高密度的生態體系。
王楊說,經由公司服務註冊成功的企業共3580家,鏈接174家科技中介機構及179家金融機構,形成206億人民幣的基金群,包括最近簽約的航空航天低空經濟等領域。

天開高教科創園副總經理王楊

王楊強調,一家考慮進入天津市場的科技產業,若得到了天津市政府政策扶持,人才挹注,實驗室、辦公室、會議設施等空間設施租賃,再加上金融貸款支持,讓企業主省去自行奔波、設立公司,人才招募等瑣碎的雜事,就可以全心投入產業研發與市場開拓。
王楊在會中提出忠誠僚機的概念,天開公司可以從產業入駐前一路相伴到入駐後的試飛,伴飛,甚至到犧牲,他們都會相伴相隨,讓新進創業主無後顧之憂。
詹火生董事長聽取天開高教科公司的說明之後,認為天津市培植了這家公司作為引進高科技產業是一項利多的做法,尤其對台灣的中小企業來說更是友善。
試想一家規模不大的科技產業,要進入一個人生地不熟的陌生市場,他總是會考慮再三,天津市政府若能解決這些問題,讓他們心中沒有恐懼,相信自然能打破小型公司進入天津的藩籬。

新聞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