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閱讀數 : 79,720
近日,據泉州戴雲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管理局消息,6月5日,戴雲山保護區新一輪生物資源本底調查(本底調查是生物多樣性保護工作的基礎,又被稱為“自然界的人口普查”,對摸清生態資源和環境家底具有重要意義)項目正式啟動,截至9月份,發現新記錄物種66種。其中有國家一級重點保護野生植物小葉紅豆,國家二級重點保護野生動物斑尾鵑鳩、藍喉蜂虎等7種,福建新記錄物種劍羽蕨、梅氏壁虎、黃地錘菌等3種。
此次調查項目由廈門大學牽頭,福建師範大學、福建農林大學、閩江學院和南昌大學等高校專業科研團隊及保護區工作人員組成。
3個月來,調查人員收穫頗豐。新發現的物種有66種:其中植物類有小葉紅豆(國家一級重點保護野生植物)、劍羽蕨(福建新記錄)、疏花無葉蓮、刺果毒漆藤、蜂窠馬兜鈴、鳳凰薹草、腫脹果薹草、象鼻藤、浙閩龍頭草、屏南卷瓣蘭等26種;鳥類新發現的有國家二級重點保護野生動物的斑尾鵑鳩、白腹隼雕、黃嘴角鴞、藍喉蜂虎、黑眉擬啄木鳥、黃嘴栗啄木鳥、灰翅噪鶥、山鷚等12種;兩栖和爬行類有梅氏壁虎(福建新記錄);昆蟲類有國家二級重點保護野生動物的黑紫蛺蝶、戴叉犀金龜、巨叉深山鍬甲、擬鷹翠蛺蝶、太平翠蛺蝶等10種;魚類有粗糙隱鰭鯰、福建小鰾鮈、河川沙塘鱧、大鱗副泥鰍、似擬鱨、月鱧等12種;真菌類有黃地錘菌(福建新記錄),藍黑粉褶蕈等5種。
生物資源本底調查,針對的是棲息、生長在野外的動植物,其中充滿了不確定性和危險性,用調查人員的話說,就是每天都有不同的驚喜,要麼就是不同的驚嚇。
7月初,是福建最為炎熱的季節,福建師範大學植物考察隊一行來到海拔1000多米的德化九仙山開展保護區本底資源調查。峭壁、奇石、千姿百態的植物,為辛苦的考察添增了道不盡的樂趣。踏著爬滿苔蘚的溪邊棧道,沿途樹木茂密,調查人員不時用相機記錄下所觀察到的各種植物。在一處溪澗旁的落葉堆中,一朵鮮豔的紅菇吸引了眾人的目光。正當大夥兒停下腳步,準備給紅菇拍照時,一名帶隊老師突然興奮地叫了起來:“同學們快來,菇的旁邊有種少見的蕨。”
這株蕨類外觀似毽子,葉片邊上有羽狀深齒,像鋸子一樣。經過鑒定,這是近兩年在福建境內發現的水龍骨科新記錄種——劍羽蕨。資料顯示:2021年,劍羽蕨在海拔1000米以上的漳州市華安縣貢鴨山被發現,常生長于陰濕的溪邊岩壁上,其形態與《福建植物志》中有記錄的鋸蕨比較接近,而鋸蕨主要生長于林中的樹幹上,兩者有明顯的不同。
在隨後的考察過程中,調查人員發現戴雲山保護區千米以上的溪邊岩壁上,不時能看到劍羽蕨的身影,有的還集群分佈,頗為壯觀。“考察時需放慢腳步,俯下身子,細心觀察,總會有驚喜。”
在開展鱗翅目專項調查的時候,調查人員在山頂看到一隻黑色的“圓滾滾”的、飛行很快的蝴蝶,經對比,確定為保護區新記錄種黑紫蛺蝶。此蝶喜歡在7月份大晴天中午時分在山頂活動,為了拍攝到它的身姿,調查人員頂著烈日,連續在山頂蹲守了四天才拍攝到。
發現梅氏壁虎是一個意外。據調查人員介紹,當時是半夜三更,他們在蹲守記錄金斑喙鳳蝶羽化時,一隻大壁虎突然從牆壁上掉下來。“個頭很大,我們都被嚇了一跳。”面對這只不速之客,調查人員研究發現,它長將近20釐米,比原尾蜥虎(普通壁虎)大很多,與福建省有分佈的個頭相近的中國壁虎、黑疣大壁虎和蹼趾壁虎,均未能對上號。調查人員當即拍下照片,並在其尾部剪一小塊組織,送到福建師範大學實驗分析,確定為福建省新記錄物種——梅氏壁虎。
除了發現新物種的驚喜外,調查人員還經常會遇到驚嚇。“在野外遇到蛇是常有的事,不過還有更嚇人的。”調查人員林老師印象最深的是遇到大量的山螞蟥,當時他們一行人走在山路上,突然有人發現,身上出現一條條一兩釐米長的山螞蟥,正一拱一拱地往衣服裡鑽,有的已經叮在腳踝上吸飽了血,頓時起了一身雞皮疙瘩。
“天天在野外奔波,三餐沒法按時吃,太陽又大,我們一個個又黑又瘦,像野猴子一樣。”調查員小肖笑著說,雖然很艱苦,但大家都非常有幹勁,取得了階段性的成果。
“生物資源本底調查非常有必要,意義重大。”保護區管理局相關負責人介紹,此次調查是為了全面摸清戴雲山保護區野生動植物等資源情況,深入研究對比生物多樣性保護成效,為保護區生物多樣性保護提供資料支撐和科學決策。目前,該調查還在繼續進行中,預計到2025年12月結束。